保存成功
  • 绍兴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绍兴交通局 2021-02-26
    微信查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查看原文

各区、县(市)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总结》和《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对照目标要求,细化任务、强化执行,确保2021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绍兴市交通运输局    

2021年2月5日  


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总结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艰巨繁杂的工作任务,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两手硬、两战赢”的总体要求和绍兴重返“全国30强”总目标,全面启动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综合交通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3.1%,再创历史新高;安全生产亡人事故同比减少66.7%,创历年新低;8项省、市民生实事全面超额完成;顺利完成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重大改革。普铁沿线环境整治、普通国省道大中修EPC试点、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等工作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先后承办“品质工程”建设、干线公路“迎国检”等全省性现场会5个,助力复工复产、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报道肯定。市局被评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省级优秀单位、绍兴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六稳”和“六保”,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拉高关键核心指标

(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疫情暴发后,立即牵头开展车站卡口测温检测工作,抓好5个火车站、6个汽车站和3个水路卡口管控,以及嘉兴大云境外人员转运工作,配合抓好“33+10”公路卡口管控。及时根据风险地区提示,调整防疫举措,守好交通“小门”,车站卡口累计检测人数超千万,发现中高风险国家(地区)人员超2000人,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创新推出出租车防疫码、公交实名登记码等举措,常态化抓好公交车、客运班车、出租车防疫工作,未出现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输入、扩散的病例,未发生大规模、长时间旅客滞留事件。全省率先出台加强进口冷链食品交通运输闭环管理办法。

(二)有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组建工作专班开展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复工中信息匹配、运输通行、返工保畅等难题,落实“三返”人员包车、“点对点”定制公交、企事业单位通勤用车、政府应急运输保障等,公共交通畅通度指数和货运畅通度指数全省第二个达到满分。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企业复工的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政策兑现期间和流程,拨付补助资金1228.3万元,妥善化解疫情期间出租车行业不稳定因素。累计减免高速通行费8.25亿元。

(三)全力拉高关键指标。克服疫情及其他不利影响,实现断崖式下降到翻红转正的大逆转。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8%,再创历史新高。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同比增长4.7%,全省“稳投资抓项目” 6次月度评价三获第2、三获第3,预计获激励奖励资金1500万元。全市道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从年初的-16.9%上升至9.95%,位列全省第1位;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达5.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万TEU,同比增长40%。

二、聚焦“重要窗口”,强势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服务对接重大战略

(二)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牵头组建交通强市、柯诸高速项目前期等工作专班,全力破解项目报批中的困难问题。杭绍甬高速公路绍兴段完成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批复,PPP一案两评取得杭绍两市批复,完成PPP项目社会资本方招标,开工建设;柯诸高速完成“工可”预审查和项目建议书批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项目节点开工,并根据形势变化研究调整项目前期推进体制方案;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联络线完成工可、初步设计及施工图批复,正在开展PPP招标,即将开工建设;104国道东湖至蒿坝段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和初步设计中间成果审查,正在开展工可前置专项编制,完成越城区段项目实施主体调整工作;杭州中环绍兴柯桥段(地面部分)完成2个项目调整后项目建议书批复,工可土地专项批复取得重大突破;绍诸高速诸暨浣东互通改扩建、527国道嵊州甘霖至长乐段、329国道上虞段改建、235国道诸暨段、曹娥江清风船闸及航道工程等开工建设;104国道新昌段,527国道新昌二期取得立项批复;启动诸义高速前期工作,开展虞南高速、诸嵊高速等线位研究。

(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研究制定“交通强市发展指数”并纳入市政府,健全督查服务体系、压实主体责任。杭绍台高速(鉴湖枢纽至台州段)、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诸暨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38公里,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三条以上高速”。绍兴城际线成功接入杭州南站,杭绍城际铁路基本建成,杭绍台高铁全线56座隧道全部贯通。31省道北延柯桥段、群贤路东延三期等项目建成通车;金甬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杭州中环柯桥段高架桥、527国道新昌大市聚至嵊州黄泽段、萧山至磐安公路(金浦桥至三江口大桥段)快速化改建工程、杭甬高速增设孙端互通、曹娥江上浦船闸及航道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

(四)全力打造“品质工程”。深化“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专项行动,引导“品质工程”创建从高速公路向国省道、农村公路拓展。组建杭绍台高速公路城区段质量安全服务专班,开展定期服务和“回头看”检查,引导建设单位优化工序和工艺,抓好问题整改,实现闭环管理。首次制定并发布省级指南《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及护栏机械化施工技术指南》。

三、聚焦“平安交通”,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一)开展危化品运输“雷霆”“铁拳”专项整治行动。深刻吸取“6·13”事故教训,出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网格化管理制度》等制度文件9个,建立“双网格长”责任清单,将危货运输整治纳入基层全科网格员工作清单。抓好“车、人、路、企业”四个关键环节,通过收购、回购、带车入股、注销等模式,提前完成391辆挂靠车辆清理,上虞、嵊州、新昌成为全省首批“无挂靠县”;加强车辆动态监管和“两外车辆”排查整治,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检查;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和企业动态评价处置,先后停业停运企业17家,约谈训诫34家;完成两批21个高速匝道及4处国省道应急提升。危货行业智控指数多次排名全省前列。

(二)开展客运行业专项整治。深刻吸取“9·28”事故教训,持续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整改得到国务院安委办评估组总体肯定。建立与公安部门月度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车辆联审、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抄告通报等工作机制,联合公安等部门持续加大非法营运等行为打击力度。开发“科技打非”信息化系统。全省率先出台老旧营运大客车淘汰补助政策,完成淘汰163辆。完成全部卧铺客车清理,推动800公里以上线路退出运营。提请市政府出台《10座以上客车“铁腕”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隐患整治。

(三)开展“五路同管共治”大治超工作。调整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清单》《治超考核办法》等,做强专业治超队伍,参加长三角百日联合整治行动,部署全市集中统一行动、冬季攻坚、嵊新两地区域联合治超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严重超限超载行为,路面联合执法持续巩固,累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0673辆。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省级示范区创建,提前超额完成省定18条非现场执法车道建设任务,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检测,高速公路超限超载率控制在全省最低的0.05%。

(四)牵头推进普铁沿线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综合治理。提前16个月实现“三个100%”,即省下达的437处问题点位100%完成整改、100%完成验收销号,自查的264处问题点位100%完成整改,完成整改速度位居全省第一。自加压力推进景观提升,推动普速铁路沿线从“城市背面”向“城市门面”转变,得到省领导和上海铁路监管局领导高度评价。

(五)推进城乡道路平安畅通提升行动。完成公路路长制调整,设置二级加宽公路护栏106.4公里,完成8处省级事故多发点、14处市级事故多发点、91处视距遮挡隐患整治。高分通过普通国省道“国评”工作,完成高速公路护栏改造29.7公里、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125.4公里、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98公里,嵊州、新昌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大中修EPC工程创下3个全省第一。迅速落实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整治工作,18处应拆除限高限宽设施已全面完成,保留的175处点位完成限高限宽设施公示牌设置。超额完成老旧营运货车淘汰任务,两年共淘汰3137辆,为计划数的120%,发放补助资金5639.9万元。

四、聚焦“服务惠民”,高质量抓好省市民生实事,全力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一)打好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收官战。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6.5公里,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532.7公里;在全省先行先试全市域农村公路亮化工作,累计投资1.7亿元,完成亮化306.2公里,为年度计划的127.6%。新建农村公交停靠站53个、乡镇运输服务站14个、村级物流网点341个,柯桥“交邮+供销模式”服务品牌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项目,嵊州“农村电商+城乡融合+解决最后一公里”新模式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城乡交通一体化继续保持最高的5A级水平;嵊州市、新昌县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上虞区,越城区、嵊州市、新昌县积极创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全省示范县、达标县,完成省级评定复验。嵊州市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机制列入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

(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杭州市签订《杭绍轨道交通合作一揽子协议》,明确付费区换乘、一卡通、一票制、安检互信。申报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创建,编制完成《绍兴市绿色出行发展水平报告》《绍兴市绿色出行创建实施方案(2020-2022年)》,通过省厅评审后正式上报交通运输部。全市新改建公交首末站14个,投资1.4亿的镜湖公交综合停保场基本建成,新改建公交候车亭423个,建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新建公交电子站牌135个;全市新增及更新公交车325辆,在10条大运量公交线路启用自动抓拍系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1条次,开通双层旅游巴士、定制公交、就医专线等特色线路6条,新开微公交线路15条。编制《绍兴市区公交线网优化和轨道接驳方案》,市区109条公交线路试行高峰票价5折优惠;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全省第二。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名列全国大中型城市前10位。

(三)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领域延伸。疫情期间行政审批“四办两延”服务举措得到省厅主要领导肯定。“投资项目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列入我市防疫九项举措之一,在全省推广。开展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电子证照互认,全省首本水路运输经营许可全流程网上办理“告知承诺”经营许可证落地,政务服务网办率超87%,审批窗口考核继续保持市级各部门领先位置。开展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完成7对高速服务区、3个水上服务区、6个汽车客运站设施改造和服务提升。甬金高速嵊州服务区荣获全国5A级“司机之家”。新增ETC停车场25个。

五、聚焦“转型升级”,全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推进企业降本增效。修订完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高水运补助标准,新增网络货运平台建设补助政策;联合市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新增(更新)清洁能源出租车、公交车278辆和325辆;全市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6家。加快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常态化开行至宁波舟山港的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班线和杭甬运河双层集装箱船舶,新增“上虞港—宁波港”集装箱航线,海河、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达22.2万标箱。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主体完工,诸暨店口综合港区开工。

(二)加快客运领域新老业态健康发展。出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开展市区共享单车发展和总量控制研究,联合公安、综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巡游车运价动态调整机制,开展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完成《绍兴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送审稿)》。出台危化品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优化市区客运枢纽布局,筹划南部交通枢纽客运功能启用,助推北站TOD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新增旅游巴士专线3条。

(三)推进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和智慧交通建设。落实通航产业发展省级试点任务,编制试点方案,明确未来5年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引进浙江长三角路空一体研究院和几米集团新昌物联网产业园并完成签约,配合做好杭州机场城市异地货站项目落地。完成大交通信息平台和城市大脑数字交通(一期)项目建设,深化科技治超、科技打非、科技管路(桥)、科技质监、智慧应急等场景应用。

(四)推进行业绿色发展和污染治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收到信访交办件19件,办结率达100%。推进码头、船舶污染治理,建立交通、环保和综合执法三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完成100-400总吨生活污水柜改装478艘,建成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44套,设立船舶油污水接收点51个,实现服务区、港口码头、船厂船舶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接收设施全覆盖,得到交通运输部督导组肯定。杭甬运河美丽航道创建以全省第一成绩通过考核验收。推动市政府成立内河水上搜救中心。

六、聚焦“清廉交通”,推进机构改革和党风廉政建设,涵养行业清风正气

(一)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有序完成人员转隶、职能调整、单位组建等工作,7月新组建的市“一队两中心”正式运作,各区、县(市)局也陆续完成机构改革。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完成职责边界、工作流程梳理,推进交通执法“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专项活动,部署“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全市执法培训、执法比武、执法案卷评比等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梯队。

(二)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推动召开全市清廉交通建设工作会议,组建清廉交通工作专班,抓好“阳光监管平台”运行。强化纪检监察建议整改成果运用,梳理廉洁风险点169个,制定防控措施652条、监督路径469条,实现清单式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并同步开展“一案双查”。

(三)开展“三驻三服务”和“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组织参加“双领双联三服务”活动1800余人次,选派优秀干部驻村、驻企、驻社,走访企业630余家次、服务基层单位140余家次。开展“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局直属机关党委顺利换届。全系统9名同志被授予“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 “绍兴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绍兴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5个集体被授予“绍兴市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共产党员先锋岗”等称号。



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思路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交通强国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以“迎亚运、建窗口,交通先行做表率”为总目标,用好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这一主平台,抓牢“有效投资高线、安全生产底线、品质出行惠民线、党风廉政高压线”四条重点线,打好建设大会战、平安攻坚战、服务升级战、形象翻身战四大战役,做好“疫情防控、整体智治、产业培育、转型升级、执法监管、党建引领”六篇文章,争当“融杭联甬接沪”排头兵、大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排头兵,为“十四五”发展谋好篇、开好局,为绍兴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提供有力交通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抓牢“有效投资高线”,打好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

贯彻落实《绍兴市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加快交通有效投资,全市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26亿元,力争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继续发挥稳投资、稳增长主力军作用。

(一)印发“两大规划”。精准分析形势和需求,开展公路、航道、公共交通等专题规划研究,加强与上位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修改完善、印发实施《绍兴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绍兴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项目表、任务书、路线图。

(二)推进“四个一批”。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推进交通“融杭联甬接沪”,深化市域交通互联、市区交通融合。安排实施类项目65个(铁路5个、轨道交通4个、高速公路8个、普通国省道11个、县乡公路28个、站场6个、水运3个)、前期研究类项目28个,推进“336”交通圈、“县县通高铁、镇镇联高速”等规划目标逐步落地。开工一批:开工建设杭绍台铁路二期、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联络线全线、柯诸高速、杭州中环柯桥地面段(104国道、329国道改建)、104国道东湖至蒿坝段、甬金高速金庭互通等项目。续建一批:加快推进金甬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杭绍甬高速、杭甬高速孙端互通、杭州中环柯桥高架桥段、329国道上虞段、235国道诸暨段、527国道嵊州新昌段、曹娥江“两闸一航道”等项目。建成一批:建成杭绍台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杭绍台高速城区段、镜水路南延、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嵊新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储备一批:深化沪绍金铁路、市域铁路S2和S3线、诸嵊高速、虞南高速、甬金高速扩容(甬绍金衢上高速)、曹娥江出海船闸、绍兴杭州湾内河水运通道等项目方案研究,加快滨富线、普陀至开化公路等规划省道线位研究和初步方案编制。

(三)完善一批机制。健全交通强市专班运作机制,加强“九要素”统筹,加强计划管理、督查考核、技术指导、质量安全监督。及时跟踪土地、债务风险控制等最新政策,吃透、用好省关于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政策体系,吃透、用好省关于深化铁路、高速公路投融资改革精神。完善市、县重大交通投融资机制,鼓励通过发债和建立发展基金等方式,提升资金保障能力。优化市、县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机制,探索“专班+项目公司”的推进模式,推广应用EPC、PPP等模式。做深做细项目前期,鼓励以初步设计深度做好线位方案设计。

二、抓牢“安全生产底线”,打好“平安交通”提升攻坚战

全面开展“平安交通年”活动,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刻吸取“9.28”“6.13”等事故教训,围绕“本质安全”,深化重点领域隐患整治。重点开展“六大行动”:

(一)开展10座以上客车“铁腕”整治行动。以“9.28”事故“两个报告”为指南,坚持分类施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落实六方面、21条整治措施,严厉打击“黑车”“黑企业”“黑站点”“黑服务区”及其他客车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客运企业和车辆登记变更、准入退出、联合监管、联动执法、联合惩戒等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承包不规范车辆、租赁车辆、“两外”车辆专项整顿。出台推进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重点大型客车提前淘汰补助办法、57座(含)以上营运客车运力置换办法,淘汰老旧客车170辆以上。

(二)深化危货运输“铁拳”整治行动。坚决落实省、市清单任务,做到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车辆安全检查、驾驶员安全教育、企业资质复核 3个 100%到位;完成挂靠、异地经营车辆及事故多发点段 3 个专项整治;深化宣贯道路危货安全管理办法、应用危货智控平台、健全危货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3 项长效举措。细化危货市场运力发展和奖优罚劣办法,引导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安全化发展,危货运输企业减少3家以上。推动地方、服务区配建专用停车场,缓解“停车难”“休息难”问题。

(三)深化“五路同管共治”治超行动。完成治超非现场执法省级示范区创建,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超限超载率分别控制在0.3%以下、4%以下。强化市、县两级治超办实体化运作。深化源头治超,坚决制止不符合装载规定的车辆出站出场。通过技术手段,加大对遮挡号牌、故意损毁车牌等故意逃避检测行为整治力度。认真落实“一超四罚”, 加强信用惩戒,提高非现执法处罚率,推动普通公路非现数据纳入高速公路“违法失信清单”。加强普通货车安全监管,制定加强普货管理的工作意见,实施普货行业分类分级监管,开展中重型普货规模企业专项整治,落实双随机监管要求。配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非法加装改装货厢、“大吨小标”等违法行为打击。

(四)深化“品质工程”提质扩面行动。组建重点工程服务专班,深化源头质量管理,运用无人机技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快全市在建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进智慧质监系统视频监控应用。推动高速公路“品质工程”成果向国省道、农村公路推广。以“一病一药方”方式开展质量通病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治理桥头跳车、软基处理等通病。加快机制砂以及先进工艺推广应用。

(五)开展公路事故隐患整治行动。完成1个省级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6个国省道五公里十年交通事故死亡十人以上路段整治,推进高速公路长陡下坡、小半径匝道,国省道穿村镇路段等治理提升工作。深化普通国道“三提”工程,全面评估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平交口,分类分阶段改造提升。年底前基本实现国省道2.5米以上落差路段安防设施覆盖率100%,边坡灾害当年处治率100%,病危桥隧处治率100%。加快建设国省道公路隧道监控平台,完善视频监控装置,实现500米以上隧道全覆盖。

(六)开展应急处置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应急预案修订、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有针对性地应急演练。围绕重大节点、重要环节、重点区域,抓好“三防”、维稳、反恐等工作。落实内河水上搜救中心职责,加强内河水上应急能力建设。

三、抓牢“品质出行惠民线”,打好综合交通服务升级战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抓好公交、公路养护提升等民生实事,让出行更绿色、更便捷,让环境更整洁、更美丽。重点抓好“一个国家级创建、三个大提升”:

(一)推进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落实“碳达峰”行动要求,统筹推进8大类31项工作,确保创建成效。推进轨道交通运营立法和制度建设,推动出台《绍兴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和《乘客守则》《运营服务规范》,做好运营前安全评估等工作,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建成后如期运营、安全运营。落实杭绍轨道交通合作协议,实现绍兴通卡异地使用。优化公交接驳15条次以上,继续开通融杭接甬毗邻公交。全市新建或改建公交首末站5个,新建乡镇新能源公交充电站6个、充电桩30个,新改建候车亭200个、电子站牌50个,新增或更新公交车500辆以上。继续探索实施公交错峰票价和换乘优惠。优化市区客运枢纽功能布局,扩大定制客运试点范围,新增微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线路10条。开展水上客运 “旅游+通勤”探索。开展新一轮老旧营运车辆治理行动,累计淘汰率80%以上。

(二)推进“四好农村路”品质大提升。进一步巩固、扩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成果。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20公里,路面维修420公里,农村公路亮化工程250公里,加快通自然村、通景公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指导嵊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试点。加快农村物流资源整合,完善农村物流网点、乡镇运输服务站布局,推动“村村通公交”向较大自然村延伸。

(三)推进公路、铁路、航道沿线环境大提升。全方位推进“洁化、绿化、美化”,提升交通“颜值”,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交通”。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推进交通领域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治。公路方面: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重点,开展路域环境整治。重点整治环境卫生、通行秩序、桥下空间、沿线绿化等七方面内容。春节前完成大扫除,5月前底完成大整改,8月底前健全长效机制。深化“美丽交通经济走廊”创建,实施高速路面、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里程80公里、40公里,PQI值达到93、91.5以上。铁路方面:深化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综合治理行动,开展“回头看”,健全长效化、常态化管控机制。加快萧甬线绍兴段、浙赣线诸暨段景观提升规划落地,打造“安全铁路线”“最美铁路线”。航道方面:高质量实施浙东运河至剡溪航道串联提升,开展杭甬运河(e游小镇段)浙东唐诗之路示范性航道创建。抓好内河非法码头整治、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岸电使用推广等工作。完善航道锚泊区布点,推进航道例行养护,确保骨干航道年通航保证率98%以上。

(四)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大提升。以营运车船、从业人员资格认定等高频事项为重点,实现“全省通办”和长三角区域“跨省通办”。推进内河船舶“多证合一”电子化改革。持续推进高速服务区星级创建、“司机之家”“船员驿站”建设等工作,新增ETC停车场12个。着眼“迎亚运”,开展客运、公交、出租汽车等领域服务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加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保障,完善出租车电召(服务号码改为全省统一的“95128”)、爱心服务车队等服务。

四、抓牢“党风廉政高压线”,打好交通作风形象翻身战

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交通行业特性,深刻吸取系统内外典型案例教训,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实抓细,扫清坏风气、坏苗头,维护好交通形象。

(一)深化“清廉交通”建设活动。贯彻落实《纵深推进清廉交通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抓好廉政教育、廉政风险排查、廉政制度建设和专项整治等工作。聚焦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细化风险点清单,编制防控工作手册,修改完善配套政策,形成系统完备、长期管用的清廉交通制度体系。运用阳光监管平台夯实治本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二)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查找、着力解决全系统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三整治”(整治“纪律不严”“精神不振”“履职不力”)、“三提升”(提升综合素质、廉政意识、队伍形象)。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月”、“民主恳谈”、作风建设大讨论、廉政风险排查评估等活动,建立健全编外用工管理等制度。

五、做好“疫情防控”文章,打造“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交通防线

围绕“四个确保一个力争”总目标,慎终如始抓好交通疫情防控,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因时因势调整、细化和完善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坚持精密智控、人物并防,重点抓好“三站”(车站、客运站、境外人员中转站)、“四车”(客车、公交车、出租车、冷链运输车)、“一工地”(交通建设工地)等交通“小门”,加强卡口监测,督促落实消毒、测温、亮码、戴口罩、疫苗接种等防疫举措,力争不出现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输入、扩散的病例。

六、做好“整体智治”文章,打造唯实惟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加快数字化转型,建成并应用绍兴市城市大脑数字交通项目。着力破除部门间信息孤岛和壁垒,重点推广应用“科技治超”“科技打非”等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用科技手段解决交通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等痛点。编制绍兴市数字交通三年建设计划。推动“两客一危”卫星定位系统证据管理平台开发应用,并力争取省级试点。完善内河航道智能卡口系统,升级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作战指挥系统。

七、做好“产业培育”文章,打造充满活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坚持部门牵头、政企联动,培育壮大综合交通产业。重点培育通用航空产业,推进杭州临空经济区柯桥拓展区,浙江长三角路空一体研究院、杭州机场异地城市货运站等项目落实,推进新昌万丰通用机场改扩建、上虞杭州湾通用机场报批建设,推动新昌万丰实现年量产60架整机。鼓励国有交通投资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智慧交通产业园区(小镇),打造综合交通产业集群。推动交通建筑工业化发展,探索矿产、预制中心、沥青等上下游产业“交通+”联动新模式,推进物联网在交通行业应用。依托杭绍台、杭绍甬智慧高速和市区智慧快速路等新基建项目,推动“高速+快速”自动驾驶的发展应用等。

八、做好“转型升级”文章,打造厚实有力的服务“双循环”支撑体系

围绕服务“双循环”,开展综合运输转型升级研究,梳理一批示范工程、重点项目,提出一批政策建议,并争取纳入市政府“1+9”政策体系。推动绍兴融入“四港联动”发展,会同有关部门谋划推动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鼓励物流企业提档升级,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50家以上,其中3A级以上达33家。推进大宗货物“公转水”“公转铁”取得明显成效,内河集装箱吞吐量9万标箱以上。推进诸暨店口综合港区、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等项目建设,开展曹娥江及杭甬运河大厍至安家渡段通航水位、浙东古运河绍兴段港航基础设施专题规划等研究。推进网约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网络货运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修订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

九、做好“执法监管”文章,打造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

开展“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实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办案指导意见》,厘清监管职责,加强动态管理。细化梳理常用条款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完善办案机制,创设“清单式检查法”,健全市县两级联动、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和违法违规线索移交机制,构建管理闭环。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和奖惩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等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推进执法数字化转型,常态化开展执法案卷“好差评”,建立完善容错保障与履职到位兼顾的工作机制。加快确立信用作为监管的基础地位,在运力优先配置、奖补政策享受、行政许可承诺制、轻微违法告知承诺等方面促进信用应用,推进“一案多查”。开展执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开展基层站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

十、做好“党建引领”文章,打造优质特色的交通党建品牌。

开展迎接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基层党支部规范提升,优化局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和支委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作用。深化“三驻三服务”活动,打造“三服务”2.0版,在服务理念、方法、机制、作风等方面系统重塑、不断升级。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建立健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梯队,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优秀人才。


信息来源: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