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 1—11月镇广高速公路川陕界至王坪段完成投资76038万元 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8800列 三亚市崖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华能南山电厂2X46万千瓦燃气-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扩建项目配套水泵房工程项目用地征收土地预公告 霄云煤矿丨“智能管控”实现东翼泄水巷水仓无人化、自动化排水 关于中山市石岐区岐乐花园3期21幢01-02梯加建电梯工程方案的公示 (经开)漕上路(朝阳路-无锡界)新建工程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批后公布 【要闻转载】王伟中主持召开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扎实细致实施好“二十条”和“新十条”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 G5京昆高速汉广段扩容项目蔡家坪隧道斜井举行进洞仪式 大庆市萨尔图区2023年人才引进有关事宜的通知 2022年黔南州建筑业企业资质认定公示(黔南JZ第202232期) 2022年政府工作是从哪些方面发力的?我们跟随报告一起回顾。 京雄高速(北京段)六环至市界段正式通车50分钟可至雄安新区 房地产公司祥云·天和盛世小区被评为省级园林居住小区 高水平打造清朗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富阳区委书记吴玉凤 中建一局承建的深圳观澜文化小镇EPC项目冲出正负零 全力打造“平安长三角” 龙岩市60万片退热药投放社会市民可免费领取或限量购买 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通知
保存成功
  • 《贵州日报》关注贵定县甘溪林场的“两山”答卷

    黔南州政府网 2022-02-07
    微信查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蹲点报道·黔山秀水气象新】

青山逶迤,碧水东流。深冬的贵定县甘溪林场和黔西市化屋村展现出别样的静谧与壮阔,让游客流连忘返。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到贵定县甘溪林场考察调研,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的重要指示。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在毕节市黔西新仁苗族乡的乌江六冲河段,听取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实施禁渔禁捕等情况汇报。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日前,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走进贵定县甘溪林场和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感受这里发生的巨变,触摸两地交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答卷。

拿出硬招 坚守“绿色家底”

高处俯瞰,深冬的甘溪林场五彩斑斓、层林尽染。步入林间,只见林荫步道蜿蜒盘旋,延伸至密林深处,茂密的林子里薄雾慢慢升腾,一声声清脆的鸟鸣点缀着这醉人的静谧。

霞光映射下的甘溪林场。贵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定甘溪林场始建于1958年。经过老一辈林场人不断开荒育苗、护林巡山,昔日荒山渐渐披上绿装。

曾几何时,林场职工却陷入了种树护林还是砍树养家的纠结和矛盾中。种树护林,是职责所在、使命使然,砍树,则是为了养家糊口。

国家实行禁伐限伐政策后,以“木头经济”为支柱产业的甘溪林场迎来“当头一棒”,职工收入没有了保障,林场发展陷入困局。

甘溪林场如何破局?

贵定县决定通过改革去掉“顽疾”,作出了“政府花钱买生态”的决定,将甘溪林场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林场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从生产销售木材到培育管护森林资源,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甘溪林场迎来了转机,职工们放下了斧头,专心致志种树护林。林场的职工平均工资从不到1000元涨到超过5000元。

“你看,这些是国家珍稀植物红豆杉。”贵定县林业局党组书记舒定福自豪地说,森林公园里的树种有210种左右,珍稀的植物有10多种,“这十年来,我们的工作就是以保护资源为主。”

当满山的绿意在甘溪林场尽情铺展时,一场保护母亲河,守护乌江源的行动也在乌江畔的黔西市化屋村全面展开。

“过去,人们受制于贫困无奈向六冲河索要生活,网箱养鱼、沿河捕捞等让六冲河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指着宽阔平静的江面说,那些地方,以前全是养鱼的网箱,江水被污染,乌江变成了“污江”。

撤出网箱,转产上岸。一道道严令斩向乌江污染源,一个个温暖的后续扶持举措随即出台。随着贵州印发《贵州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等,退捕渔民转产安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黔西强化部门联合执法,组织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打击非法捕捞,保持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的高压态势。

如今,走在化屋村六冲河畔,只见两岸青山环抱,一江清水东流,水鸟翩翩起舞,鱼儿嬉戏追逐。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壮美化屋村。史开心 摄

护林巡河 让山更青水更绿

加强日常巡护,才能让山更青水更绿。

清晨,黔西市化屋村六冲河段,几只水鸟从崖壁上俯冲而下,在河面上翩翩起舞,水声、鸟声相互交织,回荡着自然生态和谐的旋律。

河面上,一叶轻舟缓缓漂动,村民杨清鑫划着船桨,沿河打捞垃圾。

“现在河面干净得很,很少看到白色垃圾。我们每天巡河护河,让河面更加美……”划了很久,没见到几片垃圾,杨清鑫心里很高兴。

杨清鑫是土生土长的化屋人,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在六冲河上靠打鱼为生。“前后打鱼20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杨清鑫回忆。

随着长江流域全面禁渔,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转变,杨清鑫也转产上岸,脱离了渔民的身份,做起了护河员。

黔西市为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县、乡、村三级河湖长管理机制,形成“河湖长+河湖长站+片区水务站+部门(乡镇)+巡(护)河员”的河湖长制运行格局,为河湖治理强化了组织保障。

该市通过大力推进“开门治水”行动,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同自然资源、住建、环保、农牧等部门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批、监管。统筹河湖长、林长、路长和护河员、护林员、道路保洁员“三长三员”力量,推进巡河护河,实现水岸同治。

“这些实打实的举措,为乌江的水生态环境迅速恢复提供了强力保障。”作为乌江六冲河化屋河段河长,张玉芝深有体会。

在化屋村护河员杨清鑫巡河护河的同时,甘溪林场护林员沈广华带着新员工正在巡山护林。

“在林场工作,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林场的防火防灾工作。”为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沈广华边巡山边讲解巡林护林工作要点。

见路旁的野草长伸到路边,沈广华伸手抓住,用镰刀娴熟地将杂草从草根处割断。“冬天的杂草虽然长得不算快,但我们每天也要注意对‘防火带’的修剪、整理。”沈广华指着前方说,“‘防火带’就是我们行走的路。道路清理出来,不仅环境干净了,而且一旦出现火险,还能有效阻断火灾隐情,也便于我们及时穿过‘防火带’进行火险处理。”

甘溪林场护林员在林场清理“防火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虞思滔 摄

走在静谧的林场里,在县林业局工作了10年的新任甘溪林场场长史禹对林场内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你看,这片树林是松树,林下的野生菌很多,游客来林场游玩时都喜欢来这里采菌子。”

史禹介绍,当前,随着春节临近,来林场的游客逐渐增多,“加强日常巡护,消灭每一个火灾隐患点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贵定县统筹推进“林长制+大数据+村规民约”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林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压实县、乡(镇、街道)、村各级林长责任,进一步完善生态治理体系,优化管护模式,常态长效抓好林间日常维护管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绿色发展 书写“两山”新答卷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贵州甘溪国家森林公园(由甘溪林场和阳宝山独木河两个片区组成),成为了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十佳林场。甘溪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8.57%,而其中的甘溪林场更是高达94.6%。

经过现场检测,乌江水样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数值均低于Ⅰ类水质标准,这表示乌江水质高于Ⅰ类标准。

山绿了,水清了,一幅幅绿色画卷铺展开来。然而青山如何变“金山”?绿水如何淌“金银”?

“发展森林旅游,走林业产业化道路。”甘溪林场场长史禹说,围绕几块国字号“招牌”,将林场建设成为以生态文化展示馆为亮点,以生态科普教育、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展示、温泉疗养、森林避暑、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

金南街道荷花村村民赵仕江利用紧邻甘溪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开起了旺景农家乐。“每到周末,来我家吃饭的游客能达到10桌左右。”赵仕江说,“随着到森林公园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旺景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旺。2021年,通过经营农家乐,我家收入达到了50万元。”

如今的甘溪林场甩掉了“木头经济”的老路,走上了森林旅游发展新路,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黔南州贵定县国有甘溪林场一角。贵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史禹介绍,当前,为促进林业发展和增加林业附加值,满足城乡居民绿色消费需求,林场正规划建设120亩的百合、天麻及仿野生栽培食用菌种植基地。可给项目区及周边群众提供栽苗、接种菌种、管护、采收等劳务费约60万元的劳务就业收入。

同样,在青山耸立、碧水荡漾的化屋村,当地利用大自然在悬崖绝壁间雕琢出的鬼斧神工的壮美画卷,因地制宜奏响了旅游发展的奋进乐章。

走进何兰民族山庄,只见食客满座。老板何兰说,十多年前就看好当地旅游,开起了农家乐,但由于网箱养鱼、捕鱼泛滥,生态没保护好,游客不多,生意不温不火。现在山美了水清了,刚刚过去的一年,每天都有客人,最多时接待过70多桌。一年的收入超过60万元。

临近春节,扑面的冷风,依然挡不住游客一览化屋山水的兴致。

“坐稳,开船咯。”一声吆喝,“船老板”尤荣学驾驶游船慢慢驶离了岸边,静静的江面上拖起一条长长的波纹。

2018年,尤荣学、尤荣文、尤荣利三兄弟看到家乡旅游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外出打工多年的他们用积蓄购买了2艘游船,回乡成立画廊航务有限公司,吃上了“旅游饭”。

“刚刚过去的2021年,最忙的时候,我一天跑了五趟,几乎就没有休息过。”尤荣学说,两艘游船全年收入超过30万元。

2月17日,化屋村旁,游人乘船游览六冲河峡谷风光。  史开心 摄

“随着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以及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化屋村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发展。截至目前,全村有农家乐餐馆31家,农家旅馆18家,民宿6家。黄粑、刺绣、特色种植养殖业正在兴起。”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说,2021年化屋村接待游客人数接近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全村人均收入达19304元。

青山为纸,绿水着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挥毫,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正在贵州大地徐徐铺展。

【人物回访·总书记和我面对面】

保护绿水青山义不容辞

——回访贵定县林业局原局长、贵定县政协副主席吕远迅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来到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听取我省生态建设情况。原贵定县林业局局长、现任贵定县政协副主席吕远迅对当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我当时汇报了甘溪林场苗圃基地建设、森林覆盖率、职工基本情况等内容,习近平同志听得很认真。”吕远迅说,习近平同志对林场层峦叠翠的植被给予了表扬。

“在现场,省林业部门的负责同志汇报了贵州省生态建设情况。得知我省森林覆盖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十二五’末要达到45%以上,习近平同志很高兴,充分肯定了贵州这些年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吕远迅回忆说。

考察中,习近平同志对贵州的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吕远迅说:“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习近平同志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后来很长时间里,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中央首长到甘溪林场看望大家,了解生态建设情况,这对林业工作者是莫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建设好林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吕远迅说,2011年之后,甘溪林场实施全面改革,并于2015年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88.57%,“甘溪林场10年来的变化,正是贵定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缩影。”

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回访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涂志江

“是总书记!总书记来了!”2021年2月3日,正值春节前夕,六冲河边的村寨正在进行民族歌舞节目彩排,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涂志江远远就听到当地群众的声音,“我们站在乌江东风水库边,看着总书记从远处走过来,心里既紧张又激动。”涂志江接受采访时回忆当年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冲河边东风水库边查看水质情况,涂志江现场对该河段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该水体水质达Ⅰ类标准。“我们用烧杯实地取了一杯水,并将监测结果向总书记汇报,看到水很清,总书记十分高兴。”涂志江回忆说,那天,习近平总书记看着盛着清水的烧杯,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提出了严要求。“总书记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十分重视,能够亲耳聆听总书记的教诲,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总书记告诉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始终牢记在心。”涂志江说。

涂志江记得,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水质检测汇报后,还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检测指标进行了专业的提问,涂志江对相关问题一一作答。“总书记说的是内行话,非常专业,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涂志江说。

“我们将不断精研、精通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担当起职责使命,为我省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提供‘真准全’的监测数据科学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涂志江说。

黔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2016-2020年,黔西治理石漠化88.9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30.08平方公里。

实施退耕还林28.44万亩,完成营造林50.52万亩,森林管护面积142.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12%。

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贯城河治理,县城一、二期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建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12个,县城三期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

五年来,黔西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荣获“国家卫生县城”“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贵州省园林县城”“贵州省森林城市”等称号。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境内的鸭池河大桥。史开心 摄

贵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近年来,贵定坚持守好底线、兼顾效益,以“绿水青山新画卷、特色产业新样板、生态文明新标杆”为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

加强源头管控治理,对52家医疗机构、31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废弃物进行归类处置,完成2.47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危险废弃物处置率达100%。

在生态修复上,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商品林禁伐等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营造林4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6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882平方公里,建设绿色矿山10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49%。2017年来,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2018年来,贵定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3年排黔南州第一。

同时,在打赢污染防治“五大攻坚”战中,县域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年均值无劣于V类水质,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第二方阵中排名第一。

贵定甘溪林场一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虞思滔 摄 

【记者手记】

守住绿水青山 守住幸福生活

砍树还是护林?打鱼还是巡河?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却牵动着生态文明发展的灵魂叩问,在眼前的生存困境与未来的持续发展之间,甘溪林场的工人和化屋村的渔民勇敢地选择了后者。

看着生锈的斧子,甘溪林场的工人们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犹如一记重锤,锤醒了困顿迷茫的林场,砸开了体制机制的藩篱,从此,甘溪林场迈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大道。

划着小船,提着网兜,相似的装束,不同的工作,不再是打鱼为生的渔民,村民变身守护母亲河的护河员。这个看似普通的转变,却是生态文明在贵州发展的生动注脚。化屋村的群众说,他们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嘱托,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贵定县甘溪林场到黔西市化屋村,从巍巍青山到滔滔江河,我们看到了贵州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勇气,看到了林场职工脸上的自豪,看到昔日的渔民如今的护河员脸上飞扬的笑意。他们用实践证明,守住了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守住了江河就是守住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