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厂房里,十几位村民手指如飞、笑语不断,一堆堆黄精、石菖蒲种苗,被按照不同大小、质量分拣到位。
1月19日,在崇阳县港口乡小沙坪村劲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忙碌的景象里洋溢着惬意的氛围。
65岁的江月龙脸带笑容,仔细将200个黄精种苗装袋:“别看这一袋小,可以卖80元呢。”
对于这份工作,她十分满意:“不嫌我年纪大,离家近,时间自由,还能照顾孙子,月收入2000多元。”
“工作就在家门口,赚钱顾家两不误。”55岁的汪会霞说,车间里都是50岁以上的“大龄工”,这个小微工厂让大家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分拣、种植、加工……老板都亲自教,让我们一群‘门外汉’熟练掌握中药材种植技能。”50岁的舒洁华接过话茬,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开心,“除了在这干活,我自己家也种了几亩黄精,合作社包收。”
合作社负责人金劲松介绍,2015年8月成立合作社,后来办起扶贫车间,鼓励和引导困难留守村民灵活就业。慢慢地,几十平方米的小车间变成近600平方米的小工厂,几十亩的种植基地扩张到200多亩,务工村民也从个位数变成20余人。
小微工厂能量大。如今,合作社不仅从事中药材种植,还将业务扩展到种苗培育、收购、加工、销售,年销售额可达1200多万元,仅去年就为工人发工资50多万元。
“这里的固定工人大多是脱贫户,上班时间灵活,工作内容简单,充分考虑到他们照顾家庭的需要。”小沙坪村村支书金时敏说,小微工厂辐射带动一方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张敏、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