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成功
  • 推出城市“微旅游”线路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 2023-09-23
    微信查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查看原文

  苏州的美是“双面”的。行走在老街,白墙灰瓦,入目皆是婉转的江南风情,每一处都值得细品,而高大的波浪形“观音兜”建筑更是紧紧抓住游客们的眼球。推开古朴的漏窗,千年北寺塔和现代东方之门竟意外“同框”,古今同框的震撼,穿越时空的合影,一古一今仿佛诉说着不同时代属于苏州的繁华……引得市民游客扎堆打卡。

  这热门的“观音兜”建筑到底是何来历?在苏州,怎样能够获取北寺塔和东方之门跨越时代的建筑“合影”?连日来苏州的游客有了打卡“新任务”。昨天下午,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频频吸引游客打卡

  这处波浪形“网红”建筑是啥

  下午,记者来到阊门内桃花坞廖家巷前新街10号,一堵高大、呈波浪形的灰墙映入眼帘,在静谧的街巷里显得尤为壮观。这是唐寅故居文化区内“唐寅祠”的山墙,它还有个意境感十足的名字——“观音兜”。不少市民游客正扎堆于此,拍照打卡。

  在桃花坞片区,唐寅故居文化区占据核心位置,也是打造唐寅IP的重要空间载体,包含唐寅故居遗址、唐寅祠、文昌阁等。而这堵波浪形的观音兜山墙,正是唐寅祠西路大殿的西墙,也是唐寅祠里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文史专家柯继承告诉记者,山墙自檐口起随屋面呈曲线升高的建筑形式被称为“观音兜”,起源于江南民居。观音兜最初并非指的是山墙形式,而是古代女子为了御寒戴的一种防风帽,因为和观音头上的冠很像,所以唤作观音兜。“一些考究的人家会把边墙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和屋顶,然后这部分高出的墙顶端被做成漂亮的圆弧状,犹如观音头上的冠,很具风韵,就把这种山墙形式叫作观音兜。”

  柯继承表示,观音兜的出现,增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又起到防火防风以及防御其他自然灾害的作用。他还进一步解释,观音兜设计线条流畅连贯,给人以飘逸的美感,象征家庭和顺、子孙绵延。又因为和观音相关,在民间还有祈福保佑、风调雨顺的寓意。柯继承说,观音兜在苏州还有多处,如文山寺、网师园等地。

  跨越时代的建筑“合影”

  解锁游览苏州“新角度”

  沿着唐寅祠的观音兜山墙往里走,文昌阁外聚集了好多年轻人。他们拾级而上,推开漏窗向东南方远眺,除了高低错落的苏式民居外,还“意外”发现不远处,静静伫立的北寺塔和苏州工业园区的东方之门“同框”入镜。在这样的视角中,1700多岁“高龄”的北寺塔与21世纪的新地标东方之门“肩并肩”,站在这里,仿佛站上了古今的交汇点,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织。

  游客谢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和朋友在小红书上浏览到这处古城拍照“新角度”的,“在同一个画面中,能够同时感受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太值了!这样的景观不是每座城市都有的,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光的乐趣,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苏州亦古亦今的城市‘双面绣’魅力。”谢女士说,在这里, 她感受到苏州,不只有传承千年的深度,还有日新月异的高度。

  记者看到,在文昌阁,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都被吸引而来,本地的摄影师、旅游博主甚至临时起意的上班族都专程前来,架起相机、举起手机,解锁这让人惊喜的古城拍照“新角度”。

  推出城市“微旅游”线路

  形成“小而深”的旅游体验产品

  当沿街的叫卖声叫醒你的耳朵,漫步在苏州古城,也许脚下的青砖已经跨越百年、千年,也许住过的民宿已经历经百年风雨,路边的参天大树也拥有几百年的树龄……距离近、时间短、游玩便利的城市“微旅游”逐渐受到大众青睐。

  为了让市民游客感受城市历史风貌的同时,还能学习了解到古城小巷深处各个文化节点的历史由来和人文故事,方便自由行游客深度体验,姑苏区金阊街道桃花坞社区特别推荐了一条涵盖唐寅祠、文昌阁在内的城市“微旅游”线路。

  据工作人员华婷婷介绍,该线路从廖家巷出发至唐寅祠,然后到中街路,接着转到阊门内下塘,再经由养育巷一路玩到道前街、M+金狮校园里。“城市很大,每一处、每一角都不一样。比如,廖家巷有聚焦时尚潮人、艺术装置展的卓美术馆,唐寅故居定期会举办主题游园会,然后深度感受阊门内下塘的市井烟火气。”华婷婷说。

  记者看到,该线路将古城里碎片化、“散珠”式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故事、市井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不同的主线串连成“小而深”的旅游体验产品,以徒步行走的方式探访古城街巷,让游客发现、体验一座“活生生”的苏州城。




摘自2023年09月23日《姑苏晚报》记者 王可 郭琪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