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莱西经验”,青岛推“15条”促乡村振兴 市国资委张道泉副主任参加广州交投集团政企支部共建并带队调研桥下空间改造利用工作 株洲:确保水毁水利工程3月底前修复完工 关于发布《广东省驾培市场2020年经济运行分析与预警信息》的公告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到贵港武警支队走访慰问 台前幕后铁路人在坚守 抗疫捐赠汴地有爱志愿爱心陪你过年----市物业管理中心开展春节前系列文明活动 金泰园项目新增小区大门批前公示 义桥煤矿基层区队“五强化”确保质量标准化大提升 孙洪水指导规划设计集团民主生活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南岸:托洲大桥-清川大桥)项目建设用地的批复 王思德督导物资公司党委2020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鄂尔多斯市路桥处开展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创普信息入列省高新技术企业 市政府采购中心到帮扶村开展回村回访暨春节走访慰问活动 休宁县“三举措”全力做好困难人员救助民生工程工作 甘肃省阿克塞县当金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结果公示 织金县三甲街道三甲村2021ZJX-CR-3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房山分局利用中心已加快完成京雄高速(北京段)第2、3工区临时用地审批工作 驻马店:深入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存成功
  • 我市聚焦聚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襄阳政府网 2024-03-30
    微信查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查看原文

深入推进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聚焦聚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蹄疾步稳推进“三美”乡村建设;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统筹做好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市聚焦聚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底气更足。

“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95亿斤左右,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与工业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一如既往地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发展态势稳中有进 四大亮点完美呈现

粮食生产在多灾之年实现丰收增产。面对去年夏收期间多轮强降雨和全年病虫害高发影响,全市上下抢晴战雨、虫口夺粮,粮食生产再次实现丰收增产。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粮食实现“三增”,即面积1189.6万亩,比上年增加1.19万亩,增幅0.1%;平均单产397.86公斤,比上年增加2.76公斤,增幅0.7%;总产473.08万吨,比上年增加3.75万吨,增幅0.8%。

龙头企业培育跑出发展“加速度”。坚持大抓龙头、抓大龙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目前,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14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量达419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12家。农业领域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11家、“银种子”企业30家,分别比上一年增加5家、16家。

“襄”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蓄势腾飞。确定“襄飘天下”为襄阳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构建了“1(全品类领军品牌)+N(单品区域公用品牌)+S(重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组建了品牌运营公司和品牌协会。襄阳农产品多次亮相中国农交会等农业展会。我市举办了4次品牌发布推介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一批“先行示范”。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两基”补短板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三治”治村,培育了堰河、八一、油坊湾、李老湾、惠岗、黄龙观、周湾、莺河、姚庵、田山等一大批先行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着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建设“三美”乡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3.0升级版,通过三年努力,建成50个以上“三美”乡村标杆村、200个以上先进村、1000个以上提升村,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襄阳示范。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标杆村9个、先进村33个、提升村165个。

聚力稳产提质增效 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重点领域需要重点发力,聚力稳产保供、聚力提质增效、聚力“三美”建设、聚力改革创新、聚力强基固本,一套“组合拳”下来,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等全面开花,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

“粮袋子”“菜篮子”扛牢提稳。去年粮油实现“三增”,即面积增、总产增、单产增。另一方面,“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全市生猪出栏641万头、牛出栏33.16万头、羊出栏123.31万只、家禽出栏7233.98万羽、禽蛋产量41.8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99%、5.27%、-5.26%、1.22%、3.44%,畜禽产量进一步提升,猪、牛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禽蛋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为保障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作出重要贡献。全市水产品产量21.82万吨,同比增长4.36%,完成去年任务的100.97%。

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聚焦聚力推进粮食、生猪、茶叶等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持之以恒补链、延链、强链,全市农业产业化新签约项目合计465个,总投资1528.3亿元,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42.7亿元。全力擦亮、打响“襄”字号农产品品牌,选定“襄飘天下”为我市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多方位宣传、多渠道推介,加快打造“全品类领军品牌+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襄”字号品牌矩阵。着力打造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明确了“一心引领、一区配套、一线联动”的建设格局、“四服务五功能”的建设定位以及“一年出形象、两年成体系、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全国性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国家生猪交易中心湖北省交易市场、阿里巴巴线上交易平台等功能性项目完成签约,一批支撑项目基本成形,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全市初步建成标杆村9个、先进村33个、提升村165个。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新建改农村厕所1.52万户,超额完成全年1.48万户建改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99.7%。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市5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8个村获评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3个村获评省级“一约四会”典型村。推动全市2467个村修订村规民约,2251个村运用积分制促进乡村治理。

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27.95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55.57%;开展市级“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共申报市级改革试点10个;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托管服务面积1108万亩次,服务小农户63.44万户次;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229.35亿元、集体土地2199.33万亩、村级经营性资产68.73亿元;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农村产权累计交易35928宗、交易额107.41亿元;高位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全市化债目标总额31.77亿元,已实现全面清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97.96%。新批准认定16家省级示范社、10家国家级示范社,共发展家庭农场121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00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去年争取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4030万元,较2022年增长180%,按要求完成项目试点任务面积61.5万亩。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聚焦聚力产业发展

“守住一条底线,坚决扛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据介绍,这些基础包括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入推进机械助农、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夯实农村人才支撑。

据悉,2023年,我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4万亩。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0多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75%。在现代种业方面,全市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4个,襄城区和老河口市被评为首批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新增农机总动力30.06万千瓦,总量达到795.6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8%,位居全省前列。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今年将大力实施提单产、优结构、增地力三大行动,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将以小麦单产提升带动全市粮食单产升级,在8个县(市、区)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促进小麦单产较大幅度提升,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全市小麦单产突破360公斤、总产增加5.56万吨,力争带动全市粮食单产突破400公斤。积极推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质“双低”油菜面积保持在80万亩以上,高油酸花生种植规模达10万亩,高油酸花生种子繁育面积达3万亩。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合格。市农业农村局目前正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从严从快查处违法行为,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支撑。

如何以科技和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首先是发挥科技利器作用。围绕优质粮食、生猪、茶叶等优势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团队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和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持续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达到学生满员入住要求。加强枣北黄牛等特色优异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种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快襄阳正大种业上市步伐。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高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机收减损水平和烘干处理能力,提升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

其次是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实施经营服务体系提能行动,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能,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村社共建,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创办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各50家。全面推广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一码通登记赋码和“随手记”记账软件,提升家庭农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政银担险社(场)对接合作,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贷款和保险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六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组建服务联盟。

在建设“三美”乡村中,积极探索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以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乡村为重点,以中心村为主要对象,串点成线打造乡村精品线路,连片推进乡村建设,力争建成10个标杆村、40个先进村、200个提升村。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和支撑。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施乡村产业培优行动,深入推进十大重点、五大优势农业产业链建设,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聚力发展粮食(优质稻米、优质小麦)、蔬菜(食用菌、山药)、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茶油)、茶叶、生猪五大优势产业,建强扶优链主企业。按照全市“项目建设年”工作要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以赴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玉湖冷链国际食品交易园等20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确保襄阳国际旅游茶城、盼盼食品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持续建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平台载体。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鼓励各地集成政策、集成要素、集成服务,聚焦聚力培育一批年产销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新增省级、市级龙头企业40家以上,新进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高于工业产值。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推进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建设成势见效,加快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建成运营;新建、提升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在地加工园区,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提升市场交易集散能力,逐步实现“买全省、卖全省”“买全国、卖全国”。

擦亮、打响“襄”字号农产品品牌。坚持市场化运营、多渠道宣传、全方位推广,组织品牌主体参加各类展会,支持襄粮集团及有关市场主体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平台,聚力打造牛肉面、大米、高香茶、高油酸花生油等核心产品,持续推进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阳黄酒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设好、运营好、推广好“襄飘天下”品牌矩阵,不断提升“襄”字号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